【期刊信息】

Message

刊名: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曾用名:农业环境保护
主办: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中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协会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ISSN:1672-2043
CN:12-1347/S
语言:中文
周期:月刊
影响因子:1.743511
被引频次:180642
数据库收录:
中文核心期刊(2017);CA化学文摘(2013);CSCD中国科学引文库(2019-2020);统计源期刊(2018);文摘杂志(2013);期刊分类:环境与安全

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善思科技梁冰:一位跨界博士眼中的农业社会化

来源: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9-2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善思科技创始人梁冰 记者/曹彦君 编辑/江一苇 善思科技的创始人梁冰,本科读的是经济学,后来在职攻读了哲学硕士和历史学博士学位。这些专业让他从更多维度思考当今社会面临的


善思科技创始人梁冰

记者/曹彦君 编辑/江一苇

善思科技的创始人梁冰,本科读的是经济学,后来在职攻读了哲学硕士和历史学博士学位。这些专业让他从更多维度思考当今社会面临的问题,明白当下做什么才更有意义。

“农药行业与我的专业背景没有关系,但是纳米农药技术带来的革新不仅仅是科技的,更是人文的、观念的、社会的变革。因此,我毅然离开了稳定的体制内工作,创办善思。”梁冰说。

善思科技的初心是“让中国食品安全可靠”,使命是“卫地球·服务人”,愿景是成为纳米农药制剂领跑者,种植业最优质的服务商。

国家相关部门不断出台政策,引导企业及社会从根本上扭转滥用农药和食品农药残留问题,为人民群众守住环境和食品安全底线。梁冰认为,以全新技术工艺推动农药生产和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风口已经到来。

经过调研分析,我们认为主要存在两个亟需解决的问题:一是传统农药技术要更新迭代;二是中国农民使用农药的观念和习惯要改变。

目前,中国的农药使用量还在持续增加,可以说与农药减量化、提升食品安全的要求背道而驰,根源在技术工艺落后。通过科学的方式把中国的农药使用量降下来,才是推进中国食品安全的治本之道。

此外,当下的情况是,农药的生产和流通环节都有监管,而在使用环节几乎没有有效的管理。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要从根本上改变农药经营服务体系的商业逻辑,从单纯“卖农药”变为“卖农药+服务”,把用药权集中到专业技术人员手中,就像处方权集中到医生手中一样,由作物医生根据农田病虫害需求,对症“开方抓药”。“定制化的农药混配服务”是最有效的模式,目前能实现这一服务的只有纳米农药技术。

于是,我们义无反顾地投入到纳米农药技术的研发和推广事业中,成立了南京善思生态科技有限公司,通过不懈的努力逐渐把最初的愿景一点点变成了现实。十年的实践也证明,纳米农药技术的确为防治高效、环境改善和食品安全带来了重大利好,这种利好还在随着该技术在更多地区的应用释放出更大的能量。

张老师是纳米技术的专家,他领导的团队在该领域领先全球,是当之无愧的首席科学家。张老师是一个传统知识分子,专注于在实验室中科研报国,对于产业化是望而生畏的。而我则作为产业发展架构师、产品经理、模式和工艺路线设计师,推动技术走出实验室,实现产业化应用,比如,纳米农药的多元混配技术、定制化生产以及航空植保专用药剂,这些理念都是我提出来的。

善思科技在全国甚至在国际上都是最早实现纳米农药产业化的企业,很多时候是在努力探索“无人区”。一是没有现成的可参照的经验模式,二是要花很多精力去适应农药行业既有规则和运行机制。农药行业是一个“前置性许可”行业,一个产品上市,需要完成前期的试验示范、农药三证的准备。这些年,我们走了一条需要不断突破的道路,遇到了无数的艰难险阻,但都依靠坚持合作和不断创新坚持了下来。

可以说,张老师为我的初心装上了“起搏器”,而我为张老师的梦想插上了翅膀。

之前我们没有建厂经验,对农药也缺乏足够的了解,最初也考虑和一些农药企业合作。但后来发现,我们的价值追求和自身定位与目前的农药企业很难在一个频道上,很难实现深度和长期的合作。当初接洽的绝大多数厂家只是单纯想获得纳米农药技术去营利。

我们的价值追求是农药减量化,最终实现中国的环境和食品安全。我们将自身定位为农业生产的服务商,而不是简单的农药生产商,我们的服务要直接与农业生产的结果相结合,要走入田间地头去指导农民科学种植。

传统农药的商业模式是让农民多买药,农药卖得越多越好,而不考虑农民如何使用,这种模式下,超量使用农药的问题普遍存在。如果将这项技术交给传统厂家用原来的模式去做,恐怕纳米农药最后只会沦为一个营销的噱头。

基于以上原因,我们决定自己创业建厂,打造新的产品形态和C2M定制化植保托管模式,希望能引领农业行业开启一个全新的商业模式。

我们坚持自主培养和外部引进相结合。从2016年到2018年,我们没有专业的植保技术的负责人,在试验示范过程当中,经常有一些错漏。2019年,胡珍娣博士从体制内辞职出来,正式加入我们的团队。她先后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张家港市植保站工作十余年。当时她的朋友都反对,觉得我们可能是一个“传销团伙”。但事实证明,善思和胡博士都做了一个正确的选择。


文章来源:《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网址: http://www.nyhjkxxb.cn/zonghexinwen/2021/0929/706.html


上一篇:中国科研团队获国际核技术农业应用领域最高奖
下一篇: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声之韵调研团开展“推普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