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曾用名:农业环境保护
主办: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中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协会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ISSN:1672-2043
CN:12-1347/S
语言:中文
周期:月刊
影响因子:1.743511
被引频次:180642
数据库收录:
中文核心期刊(2017);CA化学文摘(2013);CSCD中国科学引文库(2019-2020);统计源期刊(2018);文摘杂志(2013);期刊分类:环境与安全
动物医学院源自我国著名兽医学家、兽医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代兽医学奠基人之一的盛彤笙先生1946年创建的国立兽医学院,历经西北兽医学院(1950年)、西北畜牧兽医学院兽医系(1951年)、甘肃农业大学兽医系(1958年)、甘肃农业大学动物医学系(1993年),至2001年更名为甘肃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办学条件:学院现有实验室5600M2,万元以上仪器设备130多台(套),标本5000余件,仪器设备总价值1870多万元;有1所教学动物医院和1个省级重点工程研究中心(甘肃省牛羊胚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和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2个合作办学单位,有18个实践教学基地,并与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签订了互派毕业实习生的协议,与正大公司、禾丰集团等数十余家省内外大中型企业建立了友好的实习与就业关系;有盛彤笙基金、朱宣人基金、周祖龄基金、正大奖学金、大北农奖学金、禾丰奖学金等十余项奖助学金。
动物医学院自1946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53年招收硕士研究生、1984年招收博士研究生,是全国首批获得学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第二批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学院现有兽医学省级重点学科1个,具有兽医学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下设基础兽医学、预防兽医学、临床兽医学和动物医学工程4个二级学科博士及硕士学位授权点;有兽医博士专业学位及兽医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有兽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动物医学本科专业。截至目前,已向社会输送7000多名高素质兽医专业技术人才,涌现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尚永丰、中国青年女科学院陈化兰、清华大学特聘教授张敬仁等一大批杰出校友。
师资队伍:学院现有专职教师39人,教学辅助人员15人。其中教授18人(二级3人,三级2人),副教授(含副高级职称人员)13人,研究院1人,讲师14人,高级实验师及高级兽医师5人,助教1人;博士生导师26人(含兼职),硕士生导师48人(含校外兼职导师20人);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教育部动物医学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2人,甘肃省“333”科技人才和“555”创新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6人,甘肃省“领军人才”第一层次人选3人,甘肃省“高校跨世纪学科带头人”6人,甘肃省“飞天学者”特聘教授1人;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甘肃省“教学名师”1人,甘肃省“师德标兵”3人,甘肃省“技术标兵”1人。骨干教师中80%以上具有博士学位,组成了一支学术造诣深厚、治学严谨、勇于创新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动物医学专业
特色优势:动物医学专业的服务领域已经从畜牧业扩展到了公共卫生事业、社会预防医学、人类疾病动物模型、伴侣动物及观赏动物医疗保健、食品安全、医药工业、环境保护等领域,在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专业能够培养具备基础兽医学、预防兽医学、临床兽医学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相关部门从事兽医临床医疗、防疫、检疫、行政管理、科技研发、生产经营、卫生监督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专业人才。
主干课程:动物解剖学、动物组织学与胚胎学、动物生物化学、动物生理学、兽医统计附试验设计、兽医病理学、兽医药理学、兽医免疫学、兽医微生物学、兽医传染病学、兽医寄生虫学、动物性食品卫生学、兽医临床诊断学、兽医外科手术学、兽医外科学、兽医产科学、兽医内科学、中兽医学、兽医公共卫生学等。
毕业去向:毕业生可在兽医行政管理、畜牧业管理、动物卫生监督、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动物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进出境检验检疫、公共卫生等机构,以及兽药与饲料生产及销售、动物养殖等企业从事专业技术和管理工作,也可进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从事相关教学与研究工作。毕业生可在本校及全国范围内报考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近年来,有30%左右的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继续深造。
动物医学(兽医公共卫生)专业
特色优势:兽医公共卫生是公共卫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致力于应用职业的兽医技能、知识以及资源保护和改善人类健康,是基于“动物健康-环境健康-人类健康”这一新的兽医科学发展理念,以兽医领域的技术和资源直接为人类健康服务。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兽医公共卫生将与预防医学(公共卫生)共同承担社会预防医学的重任。本专业能够培养掌握兽医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兽医行政管理机构、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大型养殖、兽药和饲料企业从事管理、防控、监督、检验、教学、科研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专业人才。
文章来源:《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网址: http://www.nyhjkxxb.cn/zonghexinwen/2020/1110/434.html